2015年1月8日星期四

像野草一样

通常我们会这样评价一个人,×××是好人,×××是坏蛋。这是一种很不严谨的说法,一位读社会学的高中同学曾十分认真地告诉我说,所有的东西应该先被量化,然后再从数据中得出结论。比如,你要说×××是个好人,首先要对"好人"进行量化处理,把"好人"定义为"有扶老奶奶过马路行为的人"还不够,你得规定"多长时间内"扶"几次"老奶奶过马路才算达标能称之为"好人"。通常一个概念的语义不会只有一项,你需要充分理解逻辑学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这显然是一个蛋疼的问题,因为除了当事人和目击者,没有人能准确地知道这个"好人"是否达标。所以当我们说×××是好人的时候,实际上是我们"觉得/认为"×××是好人。仔细想想,我们在生活中说的绝大多数话的意思都是"我觉得/认为×××怎样怎样"。因此,我们不应再轻易地去评价别人,那样的话对别人来说太不公平。然而,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又时时刻刻都在心里默默地给人打分,以此来评估是否与之继续,还要把这种认知反馈到自己的人际关系中去。这真是一件令人纠结和尴尬的事。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另一种说话的方式可以解决这个认知偏差和反馈失真的问题,从此大家都可以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这种方式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观察——大多数人并没有经过这方面的训练,也并不以为意,所以这是少数派的专利。比如,毛泽东评价林彪的时候就说林彪"暮气太重",我们还常看到"气数已尽"这个词。如果你用心观察一下,你会发现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一些不易察觉的"气",有的是秀气,有的是大气,有的是稚气,有的是娇气,有的是小气,有的是客气,有的是怒气,有的是骨气,有的是灵气,有的是英气,有的是淘气,有的是喜气,有的是丧气,有的是锐气,有的是朝气,有的是暮气,有的是霸气,有的是盛气,有的是煞气,有的是戾气。当然,也有的人有口气,有的人在喘气,这些都是每个人的"天气"。

由于人太善变且长于伪装,人脸上大多数的气象都十分飘渺而不易察觉,再加上我们平时太专注于听和说的内容,很少注意"望着一个人"能获得更多真实的信息。尽管这些"天气"无法量化,但我想没有什么比一个人脸上的气象更能准确地描述这个人了。

有个段子,说把中国人拍扁了,就是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这个段子传神极了,而且把化学元素换成人脸上的各种"天气"也很适用。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你我都挥之不去的戾气。

随便翻翻史书,古代的暴君、佞臣几乎都是戾气很重的人,其实毛太祖戾气更重,所以对于当下那些牛逼闪闪的所谓毛派企业家我是很鄙夷的。也许大家对于成功的理解不同,以普世价值来衡量,富豪无疑是成功者,但崇拜巴菲特还是盖茨却有着质的区别——我看到更多的是对巴菲特的仰慕,虽然我们不大可能去坑蒙拐骗偷,但如果可以选择,每个人更愿意中五百万的彩票,而不愿挥洒汗水和智慧去做产品做服务做实业来改善他人和自己的生活。毕竟,懒惰是人类的天性。

我们一边怪社会太浮躁,一边想着如何投机取巧、不劳而获、一夜暴富,富了之后绝不能锦衣夜行必须趾高气昂、衣锦还乡,但现实往往差强人意。如果一个人想要而又得不到的事物太多的话,戾气便像野草一样会在充满挫败的心里疯狂生长。
帝都的交通向来为人所诟病,一些环路、高速、桥的出入口设计傻逼,新手司机无脑上路,地铁人满为患,黑车、摩的四下乱窜,任何人在这样的通勤压力下呆久了都不愿再出门,出门了遇到不守规矩的车辆、行人都恨不得拿机关枪把他们全突突了——比如乘坐地铁扶梯明明到处都提示着"站立靠右直行靠左",总有那么一些衣冠楚楚的男女堂而皇之地站在左边。拿机关枪突突并不能解决站在左边的问题,一旦没有枪突突,无数人必定又兴致勃勃地站那里,而被挡在后面的人心里已然一万个草泥马在奔腾——戾气像野草一样"春风吹又生"了。聪明如你一定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把扶梯换成"四车道"甚至更宽?把地铁改到地表省去电梯?拿一把机关枪守在左边?事实上你束手无策,并且你绝望地发现,交通只是满地鸡毛中的一根,穿衣、吃饭、住房、医疗、养老、教育、就业甚至廉价的娱乐和资讯都荒唐极了。这时,愤怒的人们才不管什么叫希望,给我一个支点,我先撬了这世界再说。

在拥挤的环境里,时不时想拿枪突突一下的人并不一定戾气太重。情绪就像风,人群就像草,子曾经曰过,风行草上,必偃。因此,我不喜欢和负能量满满的人以及正能量满满的人共处。在我看来,得不到的太多和想要的太多,都不是什么好人好事——要知道,有时人心就像宇宙黑洞。

自大航海以来,我们的先人经历了数次图存的斗争和选择。同治中兴也好、戊戌变法也罢、辛亥革命乃至解放战争,尽管都是邯郸学步,但我们的步子越迈越大、人头滚的也越来越多。百年前的遗老遗少感慨民国不如大清,百年后的我们只能追忆民国大师。Whatever,在我看来,今天我们所遭受的这一切,都是在为祖辈的选择埋单(老乡,参加红军可以分到土地!),而我们今天的选择又是再为后辈子孙买单(注意:埋单与买单两者是不同滴,我这么有文化我妈妈都不知道呢),我们一边骂着祖辈傻逼,一边脑残地为后代刨坑,愤怒与仇恨在唾沫星子之间薪火相传,戾气就像野草的种子一样埋在了每个人的心田。聪明和早慧似乎并非什么好事,书读多了未必能气自华。同理,去丽江或西藏也不见得会净化人的心灵,更何况,人心早已是长满野草的荒原。你若安好,那还得了?

【纠结了数天,收尾还是不够好,才尽词穷(→_→吐舌摊手)下期预告:敬请期待才华横竖都溢不出的文字《心照不宣》】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